如何读博士

知乎时发现一“由于系统维护”而“暂不支持”点赞的匿名答案,甚奇之;且此答案已获得2.7K赞,出于防备删除的目的,备份于此同诸君共览。

在国内读博士,千万不要以发现知识,探索真理为目的。需要时刻记得的是,读博士就是为了发文章,(发文章,发文章,发文章)。

如果不能发文章,不管多么有趣的事情都不要做。如果不能发文章,不管学的东西多么有意思都不要去学。

明白了目的,那就知道了努力方向。博士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点:看论文,做实验,写论文。那么这三点就得围绕着发文章进行。看论文,一是确定研究问题,即去看看别人对某个问题的评价和观点。二是看是否有文献发现有没有与这个idea重复的,然后适当修改成与众不同。

做实验,做到什么程度,以写论文的需求为准则。多余的实验不做,不然太浪费时间了。工业界一个好的算法能够创业带来数千万的估值,学术界,一个好的算法,最多就是几个引用率,还会被一些搞圈子文化的超过。自己估计价值。

写论文,就是讲好故事,写好句子,画好图。

另外,明确一点,读博士,本质上是混关系。因此给导师找事情做很重要。第一,让导师觉得自己是一个上进的人。第二,能够保持跟导师很多的沟通。导师互动好了,一切都没有问题。文章写的不好,没关系,找导师帮忙。相投好的期刊,自己文章写的不好,没关系,导师会托人找更牛的人帮你修改。

凡是凭自己想搞个大炮仗,证明自己实力的博士生都没有好结果的。因为你只是一个人,而别人是一群人。不然,为什么有人能够博士5年平均3个月一篇文章,一毕业就是教授呢?

——————–这是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鉴于以上回答太过功利,对满怀理想和求知欲的准博士生没有说服力。现在重新修订一下回答。

科学研究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。往往一个新的概念的形成,需要与类似的概念进行反复的类比,质疑,删繁存简。这个过程,有过经历的人应该有体会:情绪往往剧烈的起伏变化,从开始有所突破的兴奋,到中间发现逻辑漏洞的担忧,再到完全放弃的失落,如此反复多次。即使如此,最后不一定有可靠的成果的产出。

这个过程,由于附带多重剧烈情绪,特别影响工作效率。多次的失败,导致负反馈过多,往往会出现研究信心丧失等不良后果。

当然如果有棋逢对手的人全程跟进讨论,那是快乐无比,也会收获很多。但是现实是,博士生往往没有人讨论,几乎一人一方向,一人一课题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实在是知音难求。

这应该就是通常所说,追求真理过程的孤独与苦闷吧。

这份孤独与苦闷,源自脑力活动的规律。即对脑力活动对交流的渴望,或者叫做创造来自于思维的碰撞。而你一个人没有谁可以碰撞。

剩余的途径,就是自己与自己碰撞。如果不想变成《美丽心灵》精神分裂的纳什,那就写吧。

语言是思维的外壳,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基于某种语言的。描述某个对象的词汇越丰富,代表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族群对该对象的观察理解越多。例如,中国人关于做吃的词就特别多。煎、煮、炆、炸、蒸、炖、焗、炒、烤、闷、溜、扒等等。英语中就没有这么多做饭的词了。再比如,一个uncle就囊括了汉语中多少亲属关系。

言归正传,写论文,是科学研究在语言的表达,更是自己与自己进行思维碰撞的激烈过程。当你写完一篇文章,对这个文章的研究内容的各个细节也就清楚了。这个过程将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和心得。从而支持自己下一阶段的研究。

论文的发表过程,将会收到很多同行给出的意见,这些意见对于完善你的思路,很有帮助。

好了,以上是博士写论文的重要性,和必要性。

搞清楚了这些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博士生涯中,你的知识广度与深度,与你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是成正比的。论文越多,说明你的知识越广,论文质量越高,说明你的知识越深。

而之前的回答,则是对如何产生大量的论文进行的功利性概括。

note:

1.科研交流,也是搞关系的一种。关系越广,学习机会越多,获取的知识也约先进。

2.知识不是精确的实验数据,也不是某种优化模型时用的trick。还是那句话,不能发论文的实验不做,这会影响获取知识的进度。为了高效获取知识,适当的预估一下实验结果也应该是可以的(自己承担风险),不然文章不出,哪里有大牛的指导意见呢?

3.兴趣是思维活动,思维的特性是发散。因此,应该将兴趣固定到论文上。因此,还是那句话,与论文无关的知识不学,与论文无关的兴趣坚决扼杀。有关无关是一个判断,体现了一个博士生对研究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。

4.搞大炮仗,可以看做 ‘成了英雄主义的俘虏’。这是各种舆论宣传的下的毒。塑造英雄,是人物传作者的吸引眼球的伎俩,不把那些人物传的主角写的与众不同,谁他妈的看他们的东西,那些主角又如何给他们钱呢?

可以说,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谋求大炮仗,而是应该顺势而为。毛主席不是说过了么,英雄人物,是历史时代的产物。你参与了某个历史事件,就成为了英雄人物。做科研如何参与历史事件呢?那就是追求热点,多发文章。

5.不以"发现知识,追求真理"为目的读博士。那是因为好多帖子会说博士为了探索知识,追求真理。

这导致了在高大上的目标感召下,年轻人头脑发热,实验有点进展就觉得快找到了真理,失去了博士期间的规划,浪费时间。也有人会因此盲目的选择读博士,浪费自己的生命。

另外,“追求知识和发现真理”,因为太抽象,所以成为一个巨深无比的坑,什么都能装。细心一点会发现,所有的抽象词汇,如真理,普世价值,正义,公正,都是洗脑专用词汇,也是极具攻击的词汇。真理-谬误,正义-邪恶,公正-非公证。你被适用了这些词,你就被洗脑攻击了,无论褒贬。

而博士帖子洗脑的原因是什么?对于某些学科的博士,就是屠龙之术,没有什么社会效益。而所有的人都是得吃饭生存的。依靠抽象词汇洗脑,是可以降低人的对现实需求的欲望和不满的。只有回报低,或者需要巨大的牺牲的时候,才需要"真理"之类的崇高目标作为指引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我是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还是有人觉得我传递了负能量,我再次补充一点略微高大上的观点。

一、为什么我说让博士生探索真理,发现知识是在洗脑呢?

真理化身规律无处不在,巨如浩瀚星辰,微若质子微粒,均在其规制之下。发现了确实的规律,如同拿到了上帝的权柄,必定会得到巨大的奖赏,无论是物质上,还是荣誉上。真能有如此大的回报,还需要你去标榜是你是在发现真理,在创造知识?

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工业社会,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,根本不会在意你是否扛着发现真理创造知识的崇高大旗。自有一套实实在在的奖惩机制,来保证你的工作是在发现知识,探索真理。

你造的基站网速更快更可靠,你的石墨烯更便宜,他的氢氟酸工艺产量更纯更安全等等,或者你观察到了原子,检测出了引力波,证明了黎曼猜想等等。

因此科研不需要口号。喊口号就是在洗脑。

另外而戴高帽子的副作用还不小。高大上的概念、崇高的目标,容易让人昏头昏脑。特别在文章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的压力下,人容易自我催眠,以自己在做崇高的事业为借口,掩盖自己的懒惰。

另外,由于高大上的概念、崇高的目标,会自我催眠,形成完美主义标准,和养成孤芳自赏文人相轻的毛病。

而完美主义,实在是效率的大敌。而孤芳自赏文人相轻,则是交流合作的大敌。

二、博士算是科研工作者了。科研工作,包含两个很重要的内容:一是科学研究; 二是科学表达。科学研究探索未知,发现知识; 科学表达,则是语言化知识,并传播知识。

那这两方面究竟哪个更重要呢? 应该都是极其重要的。

为什么呢?因为知识只有广泛传播才能产生社会影响,并实现自我更新。好的科学表达能够极大的促进知识的传播,从而提高知识共享效率,让大家避免重复造轮子,节约人力资源,加速新知识的发现。

因为不好好发表自己的工作,而导致科技推迟进步的例子很多。比如孟德尔遗传定律,高乐瓦的群论,牛顿和莱布尼茨微积分发明权之争。

科学研究和科学表达的能力的培养成本和紧迫性是不一样的。

探索真理,你会受到很多限制,如经费,仪器,指导老师,以及科技发展的水平(你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)。但是提高科学表达能力却没有那么多限制,并且还与你能否毕业密切相关。真有重大突破的成果要完成,即使你要执着的去写论文的,也有人拽着你的。还是那句话,奖励实在巨大。

如果没人拽着你,那就去写吧。

updatedupdated2023-03-112023-03-11